定义:
结节性多动脉炎( 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一种以中小动脉的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血管炎。尤其好发于血管的分叉处,导致微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器官的梗死。
病因
PAN是一种系统性的坏死性血管炎,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部分病毒感染和PAN的发病可能有关,尤其是表面抗原阳性的HBV感染。其他和PAN相关的病毒还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人类T细胞嗜淋巴病毒I型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除病毒外,PAN可能和细菌感染、疫苗接种浆液性中耳炎以及用药,尤其是安非他明有关。
临床表现
PAN见于各个种族的各个年龄段。其发病男性略大于女性。发病高峰为40-60岁。PAN经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常伴有前驱症状,如发热、腹痛体重下降以及关节痛等,从数周至数月不等;也有少数患者呈暴发性起病,严重者病变迅速发展,甚至死亡。在疾病初期,病情容易反复,但症状控制后,复发相对少见。PAN可累及全身小到中等血管,但最常累及四肢、胃肠道、肝、肾脏的中等动脉以及神经滋养血管。肺以及肾小球多不受累.
起病时,大多数患者具有急性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厌食发热、体重下降、关节炎和关节痛。PAN患者多有神经系统受累,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50%~70%的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以多发性单神经炎最常见。小于10%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数患者有肌痛,25%-60%患者可见皮肤受累,皮肤痛性溃疡、网状青斑缺血和坏疽是PAN最常见的皮肤表现。胃肠道受累是PAN最严重的表现之一,约见于34%的患者,经常表现为腹痛,常为持续的钝痛。胃肠道受累常因肠系膜血栓形成和缺血所致,出现顽固性的腹痛、影响进食并导致体重下降。严重者胃肠道受累常因肠系膜血栓形成和缺血所致,出现顽固性的腹痛、影响进食并导致体重下降。还可有肠穿孔和出血、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以及肝梗死和脾梗死。30%-60%的患者有肾脏受累,常表现为高血压以及轻到中度的氮质血症。PAN的急性肾动脉坏死性血管炎可导致血栓形成和肾梗死。肾血管周围的组织受损可致动脉瘤形成。约10%-30%的患者可有心脏受累,引起冠状动脉炎、高血压(最常见)与体温不对称的窦性心动过速。
实验室检查:
PAN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部分检查对PAN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如:ESR升高,常大于60mm/h,CRP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白细胞升高,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血小板升高。肾脏损害时尿常规显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肌酐可增高。7%-36%的患者 HBSAG阳性。血管造影的阳性发现包括动脉囊形成、梭性动脉瘤、动脉狭窄或动脉逐渐变细。动脉瘤最常见于肾、肝以及肠系膜动脉。有症状的组织可先行组织活检。临床常进行活检的组织包括皮肤、腓肠神经、睾丸以及骨骼肌。组织学的发现为灶性的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壁通常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
PAN作为一种少见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诊断不易。对于新发高血压的患者,同时伴有系统性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以及关节痛,则提示PAN诊断可能,必要时根据病变情况行活检以及血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美国风温病学会1990年PAN的分类标准
1.体重下降≥4kg | 自发病起,体重下降≥4kg,除外饮食及其他因素 |
2.网状青斑 | 四肢或躯干的网状青斑 |
3.睾丸疼痛或触痛 | 睾丸疼痛或压痛,除外感染、创伤或其他原因 |
4.肌痛、无力或下肢压痛 | 弥漫性肌痛(除外肩肿和骨盆带)或肌无力以及下肢肌肉压痛 |
5.单神经病或多神经病 | 出现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根炎或多神经病 |
6.舒张压>90mmHg | 出现高血压,舒张压>90mmhg |
BUN或Cr水平升 | BUN>40mg/dl或CDl.5mgdl,除外脱水或(和)尿路梗阻等肾外因素 |
8.乙型病毒性肝炎 | 血清 Hbsag或 Hbsab阳性 |
9.动脉造影异常 | 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动脉瘤形成或血管阻塞除外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非炎性因素 |
10.小到中等动脉活检见多形核细胞 | 血管壁组织学检查见粒细胞或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
符合3条或3条以上可诊断为PAN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2%和86.6%
鉴别诊断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既往曾归属于PAN,后者曾称为伴有肺部受累的PAN,因此 MPA. CSS应注意与PAN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经激素和CTX的治疗,PAN的病情在12个内多能控制良好,因此用药时间以12个月为宜。药物选择常常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其他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但以环磷酰胺最佳。其他治疗方法有血浆置换、手术治疗、以及大剂量丙球治疗等。
预后
结节性多动脉炎有5个预后不良因素:①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水平≥140 nmol/L(1.58mgd);②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③胃肠道受累④心肌病;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当上述5个指标的全部缺乏时,5年预期死亡率为12%;有其中一个指标阳性时,5年预期死亡率为26%;当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指标时,5年预期死亡率为46%,无危险因素的PAN,单用激素即可控制病情,在病情持续复发、激素减量困难时可加用cTX。如初治时已有1个或1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则在开始使用激素时即可联合使用cTX。完全恢复的PAN复发性很小,10年生存率为80%。
参考指南:
2011 年中华医学会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990年美国风温病学会PAN的分类标准
199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Chapel Hill系统性血管炎统一命名研讨会